您的位置:首页 > 法律天地
新时代商会调解的“枫桥经验” —南头镇工商联(商会)诉调对接工作经验
    发布时间:2018/11/13

南头镇是以家电产业为主的专业镇,2018年10月正式被授予“全国家电品牌基地”。立足于企业众多实体经济发达的现状,镇党委坚持和发扬“枫桥经验”,推动镇工商联(商会)与市第二人民法院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,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,并发动和依靠会员单位,探索经济领域矛盾纠纷的能动化解方式,取得显著成效。

一、诉调对接工作站概况

在南头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,在镇司法所的指导下,2013年1月7日,南头镇商会与市第二人民法院共建诉调对接工作站。坚持“党委领导、政府支持、法院指导、多元衔接”,有力整合法院和镇商会的资源,提供便捷、灵活、经济、高效的调解方式,通过司法途径赋予非诉讼调解结果以司法效力,旨在为广大会员、企业员工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渠道。

完善组织架构。设主任1名,执行主任1名,副主任4名,成员12名。邀请镇党政领导、机关部门负责人、公检法系统人士、企业代表、律师代表等担任法律顾问,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,明晰诉调组织架构、诉调工作要点、诉调组织程序,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。商会依托诉调对接工作站,旨在实现“两维护一促进”,即“维护会员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。”

截至今年10月,工作站共受理案件273宗,成功处理267宗,其中包括工伤待遇类242宗,解除劳动合同类13宗,货款追讨经济案5宗(其中受法院委托调解经济类案4宗),化解争议标的1450多万元,调解成功率达95%。工作站也因成效突出,得到了省、市工商联等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。2015年,受邀参加全省工商联法律服务工作会议并作经验分享;2016年,获市工商联颁发中山市工商联系统“社会善治”单位;2017年,作为全省工商联法律服务工作培训班现场教学点,接待全省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交流;2018年,诉调对接工作站专员荣获“中山市十佳调解员”。

二、诉调对接工作的主要做法

(一)以点带面突破,拓宽工作领域。

南头镇是中山的工业重镇,镇内企业超过3500家,商会会员达300多家。着眼于实体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纠纷,诉调对接工作站将合同纠纷、工伤责任认定和劳资纠纷作为工作重点。目前工作站受理案件范围主要有四类:一是调解双方或一方是商会会员的合同纠纷、侵权行为、交通事故纠纷;二是会员单位或镇人社分局转递的工伤、劳资纠纷案件;三是人民法院、黄圃法庭委托调解的案件;四是人民法院认为适用诉调对接的其他民商事案件。特别针对劳资纠纷与工伤纠纷较多的现状,商会在镇人社分局设诉调对接受理窗口,2018年前10个月,共受理两类纠纷49件,全部完成调处。

(二)加强协调联动,构筑工作联盟。

诉调对接工作站坚持法治先行的理念,邀请黄圃法庭、黄圃检察室、镇经信局、人社分局、司法所、公安交警等多家单位作为工作站成员,有效整合各类纠纷调处资源,解决了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的弊端。为提升调解的专业化、法治化水平,聘请具有工伤认定资格审查和调解业务经验的人员担任调解员,聘请本地一名退休法官作为法务顾问,镇司法所每月进行工作对接,在提高司法效率,解决社会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工作站受理案件后,经当事人同意调解的,一般纠纷由工作站调解员单独调解;复杂、疑难纠纷,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,邀请法院、镇经信局、司法所、人社分局等相关部门人员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,协助调解。完善效力对接,对调解成功的案件,工作站提交法院做好司法确认工作,保证诉调工作站调解的法律效力;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,工作站会提供相关建议,引导当事人依法文明诉讼,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镇人社分局和黄圃法庭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对于重大疑难、社会风险较大的案件,工作站联动司法、法院、人社、律师团队及顾问团队集体会诊,联动调处。

(三)引入司法资源,实现双向互动。工作站积极开拓创新,在诉调对接过程中引入法律服务资源,建立起诉调对接与法律服务联动解决矛盾纠纷新机制。首先,对适合引入商会调解的纠纷,力争化解在初级阶段。其次,对法院受理的案件,通过诉调对接机制,委托商会工作站进行调解。第三,对诉调对接工作站成功调处的纠纷,当事人可以凭调解协议请求法院进行司法确认,赋予强制执行效力,更能让当事双方接受和信服

三、诉调对接工作的有益探索

(一)实现商会优势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,提升了诉调对接的有效性。群众路线,是“枫桥经验”的核心和根本。诉调对接工作站成立两年来,立足于依靠会员单位,法理兼容促进矛盾就地化解,实现了法律效果、社会效果、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。经济性、统战性、民间性是商会的优势。家电产业企业业态决定了大量配件企业、小家电企业都是非公性质的规下企业。大量中小微企业在商事经营活动中发生众多的纠纷。会员有时大倒苦水:“老板当得窝囊,遇上员工工伤谈赔偿和贷款争议,不仅耗时耗钱,还伤了感情。”特别在工伤纠纷中,员工担心追讨时效过长,企业担心无端额外支出,双方都心存芥蒂。双方都希望一个独立、专业、公正的第三方促进矛盾解决。工作站在详细了解信息后,立即开展工作,及时做好企业该类案件情况的调查和统计,成功协助会员企业解决多宗工伤赔偿和劳资纠纷案件,并在会员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反响,现在会员企业一遇到该类案件,都会主动找工作站调解处理。

(二)实现聚焦矛盾与多元化解的有机统一,提升了诉调对接的便捷性。新时期的矛盾多元多样,而纠纷的解决机制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平衡的动态过程,商会会员了解到企业纠纷主要集中在工伤赔偿、劳资纠纷、经济争议等方面,案源类别较为集中。工作站在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时,可以根据当事人需求,提供调解、法律服务或者仲裁、诉讼指导等多种处理方式;在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基础上,工作站又可以根据纠纷的实际情况,灵活确定调解的方式、时间和地点,尽可能方便当事人,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时间和资金成本,当事人可以与调解员进行有效沟通,做到真正的多元选择,便民利民。比如,商会会员XX公司因一客户拖欠货款70多万元,多次追款不成功,想诉诸法院,但又担心耗费过多时间。在了解到商会工作站情况后,立即就委托工作站调解。工作站主动与两家公司进行多次沟通,邀请法院专业人士参与现场调解,双方最终就70多万货款支付事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。据统计,一般诉讼案件耗时短则半年,长的达2-3年,诉讼费用不菲,而采用诉调对接的案件,平均化解周期30日。会员普遍反映“省时省钱、手续简化、公正合法”。

(三)实现释法说理与定纷止争的有机统一,提升了诉调对接工作站的合法性。争议出现初时,当事人往往因难以心平气和沟通,加之纠纷中当事人对法律制度的理解不一,矛盾容易激化。商会工作站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解决会员的切身利益。对于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的案件,采取“及时介入、主动对接、现场取证”的工作模式,积极与当事人双方沟通,听取多方的评价和意见,剖析案情,“讲事说理、法情结合。”2017年8月,会员单位某五金电器公司员工邱某因工伤问题多次到公司协商未果,也因家庭情况并不宽裕对申请仲裁有所担忧,向商会提出咨询求助,情绪相当激动。为避免矛盾激化,调解员当场向邱某了解具体情况,主动对接电器公司负责人罗某。过程中,调解员发现罗某对《劳动法》及相关规定是一知半解,如果双方撕破脸处理,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会更大。工作站一方面邀请法律顾问单位律师参与调解,由律师向罗某严肃释明社会工伤保险相关条例及认定工伤的情况,提供专业法律建议;另一方面多次抽空探望邱某,安抚其情绪,告知调解的进度。经多次协调,最后双方达成了公司给予邱某7万元的工伤待遇赔偿协议,并及时司法确认,双方觉得调解合法、合情、合理。据统计,成功调解的案件中,100%的执行,当事人心服口服,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化解,工作站真正将“法安天下,德润民心”落实到群众生活之中,有利于司法规则之治功能的体现。

(四)实现调解效率与司法效力的有机统一,提升了诉调对接的权威性。面对陌生的公权力环境,当事人往往谨慎选择,小心参与,往往不利于矛盾的有效化解。工作站在坚持人性化、便民化的基础上,有效整合了司法资源。法院对于工作站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,在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时,一般七个工作日内可以出具司法确认书,司法确认书与司法判决一样,可作强制执行的依据,且不收取任何费用。诉调工作站将大量法院体系内的诉讼工作转化为体系外的诉前工作,依靠贴近企业,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,把调解优先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在依法调节社会关系之中。

“在商言商”是商会的价值所在。弘扬“枫桥经验”,南头镇商会将法治要求、诉调结合创造性运用于矛盾纠纷的解决之中,最大限度的压缩纠纷解决的层级,最大限度的将矛盾就地解决。今后,工作站将坚持落实贯彻十九大精神,进一步发挥工作站能动协调作用,创新打造更有南头特色的“枫桥经验”,推动我镇调解工作开创新局面,为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新的贡献。